•                
  •                
  •                
  •                
  •                
  •                 
  •                 
  •                 
  •                 
  •                 

Common Wealth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 No.0775

No.775_Jun-14-23
關於《天下雜誌》:自1981年創刊以來,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自我期許,以專業的分析、深入淺出的報導,屢獲國內外報導獎項肯定,更成為華文世界財經雜誌的第一品牌。 透過《天下》的國內外專訪、深度報導,不僅讓您即時與世界接軌、與趨勢同步,《天下》更不斷引介如:杜拉克、麥可.波特、梭羅等、大前研一等多位管理大師之最新理論,深化您在企業管理、策略競爭之知識。《天下雜誌》--您的隨身智慧,邀您一起與世界同步躍升。 「與天下同行,共享快樂、共享知識、共享成長、共享未來」。每隔週四出刊 / 一年25期。 ✰✰✰店長小叮嚀:自2021年六月No.724開始每一期均附有《聽天下》語音導讀,當您下載最新一期在封面圖裡有個紅色小喇叭,點擊後即可播放。 ✰✰✰ 您之前的訂閱還沒到期嗎?不用擔心,您現在訂閱的期數會自動接續上一次的訂閱期數、不會重疊!   ✰✰✰ 本刊有支援【輕鬆選】方案喔,歡迎在下方價格方案中選購;如果您希望每一期都不漏接,仍建議選擇訂閱25期方案,若是您喜歡單本單本挑選,就可以考慮最新的輕鬆選3期方案喔!✰✰✰


格式:
mp3導讀 / 文字模式 / PDF / ZINIO
語言:
繁體中文
頻率:
每隔週四出刊 / 一年25期
出版商:
CommonWealth magazine Co., Ltd.
國家/地區:
Taiwan

天下雜誌 - No.0775 預覽

  • IN THIS ISSUE

    地方好,台灣才會好

    編者的話地方好,台灣才會好文—陳一姍三年前,在屏東潮州認識竹田花卉產銷班花農、天使花園負責人陳宏志。陳宏志的父親是台灣文心蘭外銷日本的推手,他自己則是從高雄餐旅大學念書起,就參與了多個度假村與五星級飯店的籌劃或經營。這樣的人為何回鄉?「地方不好,台灣不會好,」他直率地回答。當時的他,每個週末北上念E
      03:52
  • 輯一

    共好 搖滾吧,台灣

    共好 搖滾吧,台灣文—何欣潔、吳靜芳攝影—謝佩穎鄉村幸福了,國家才叫幸福。」六月,作家龍應台著作《大武山下》、《走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出版。簽書會名為「從村落看出去」,她將「鄉村的幸福」與「國家的幸福」兩者並列,告訴所有讀者:走遍世界的她,如今立志做一個「為鄉村立傳」的人。把眼光轉向鄉村的人,不只
      08:11
  • 1 輯一

    我那美好的村莊

    天空藍得讓你仰頭走路有酩酊感,空氣清澈得好像人活在透明裡。我的村莊山嫵媚、水純淨、人可愛,但是奇怪了,為什麼,村莊裡一半的人,注定要比我早死十年?
      15:46
  • 1 輯一

    五年走訪50 個部落 讓原民唱出母語的驕傲

    出身台東部落、在高雄長大,阿爆對原住民的認同從沒混淆過,從華語音樂盛世走來,得獎、唱片公司倒閉都成了養分,如今她要傳承給原民新世代,「好的音樂可以跨越語言。」
      09:02
  • 1 輯一

    世界級雲海+ 塑膠布台灣的極度美好和落後

    台灣推動國旅幾十年,始終的叩問:我們是誰?如今從羨慕國外到找回自信,證明台灣條件不差,但罩門是低價與低薪共生,需要有態度的人創造新價值。
      06:36
  • 1 輯一

    最擔心高鐵要來了想為宜蘭保留「空曠」

    在宜蘭深耕30 年的黃聲遠,這片土地讓他最有感覺,面對更嚴密、讓人無法逃脫的都市綑綁系統,他如何在這裡製造更多能夠留存下來的基因?
      09:11
  • 2 輯二

    進鄉 找到認同

    進鄉 找到認同文—何欣潔攝影—邱劍英在苗栗苑裡深耕多年的「苑裡掀海風」團隊,是地方工作青年裡,許多人敬佩的目標。然而,罕有人知道,團隊共同創辦人之一林秀芃,是一個被「認同的力量」從國外拉回台灣生根、創業的年輕人。從都市移居村莊,不走亮眼職涯路徑生於一九九○年的林秀芃,自小受父母用心栽培,中學時便被送
      05:00
  • 2 輯二

    沒了賭場竟人口逆流他們心靈和戶口在澎湖

    三十四歲澎湖青年開店,三分之一客群是外地人;台灣來的女孩,在馬公打造出地方創生明星團隊。曾被認為人口將嚴重外流的澎湖,扭轉了成為「無人島」的命運。
      13:43
  • 2 輯二

    部落貨幣、在宅醫療都蘭跨族群的最潮實驗

    在台東都蘭,如果你想體驗部落課程,可能要付當地社區發行的Mi幣,都蘭創生活動蓬勃,讓來自嘉義的台日夫妻,延伸到醫療照護上,他們與地方居民協力,讓「在宅醫療」萌芽,陪患者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
      13:11
  • 2 輯二

    水蓮女工變老闆外配撐起美濃億元產業

    你我餐桌上的水蓮,超過九成來自美濃,且多是新住民所種。一群外配每天下田,工時超過十小時,純手工種水蓮、洗水蓮,她們不只做工,還有生意頭腦,沒有她們,美濃的水蓮農業幾乎無法運作。
      08:38
  • 3 輯三

    洄游 扎根共創

    洄游 扎根共創文—吳靜芳攝影—王建棟二○一二年,在高雄梓官海岸邊,古老的小漁村蚵仔寮突發奇想,想辦一場音樂會。初衷只是因為,「我的家鄉很美,希望你來看看。」第一個想邀的樂團,是自稱「一尾台灣土產搖滾樂隊」的拍謝少年。「才知影都市的生活咱是袂扭掠(才知道都市的生活我們過不慣),」那一年,拍謝少年第一張
      04:42
  • 3 輯三

    沒人懂搖滾的漁村搞出全台最生猛音樂節

    追逐現場表演的「聽團仔」獨立樂迷口耳相傳,一生得朝聖一次的音樂節,必有蚵寮漁村小搖滾。初衷只是單純「想做點什麼好玩的事」,卻比現流海鮮更生猛,從此改變這個高雄小漁村。
      12:06
  • 3 輯三

    被田拯救的男子要把人種回農村

    二十年來,新農像蘭陽溪水,潺潺流進宜蘭員山的農田,生根落戶。深溝女婿賴青松抱著回鄉種田的美好想望,在挫敗中摸索與開拓,把人口外移的凋零農村,變成逾百名海內外友善小農的夢想之地。
      13:45
  • 3 輯三

    人人加薪、放心生養 司馬庫斯共營20年奇蹟

    新竹縣深山的司馬庫斯部落,泰雅族人自願組成的土地共有、觀光共營制,是資本主義社會裡的勇敢實驗。二十年的合作共生,不但守住部落價值,更締造了遊客減半、生意變好、年輕族人回流、小孩愈來愈多的反常識。
      11:03
  • 3 輯三

    廢棄鹽田登上頂級餐廳 吳寶春、晶華都愛用

    曬鹽,曾是嘉義布袋早年的風光產業,卻一度消逝成為歷史。洲南鹽場創辦人蔡炅樵,不甘心鹽田文化就此失落,不但讓廢耕多年的老鹽田復活,台灣鹽更打進高檔餐廳與通路。
      08:13
  • 4 輯四

    啟蒙 打開想像

    啟蒙 打開想像文—吳靜芳攝影—楊雅晴很多人以為,投入地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寫好一個計劃申請公部門經費、安上一個高大上的目標、符合青年回鄉形象,就此進行,像大富翁遊戲一樣關關過。但是,島內散步執行長邱翊說,不是這樣的。「真正的意義,是創造更大的價值,」地方工作可以是任何樣子、任何方法。可以是藝術季或音
      04:37
  • 4 輯四

    雙手比怪手更善良手作國家綠道綿延百里

    靠人力徒手搬木頭,竟能打造出上百公里的步道?打破政府發包鋪水泥路的框架,千里步道協會不僅號召公民參與,也手作修築山海圳、淡蘭古道、樟之細路,找回人與路的親密關係。
      11:00
  • 4 輯四

    一場飲食節慶打響後山「慢經濟」

    從一個節慶開始,台東人重新認識家鄉、認同自己,原來看似無聊的便當,暗藏最精采的食材,慢食節走出台東,獲得台北來的滿手訂單,還拿下日本設計大獎。
      08:32
  • 4 輯四

    帶池上驚豔國際後他們到潮州「掃街」

    十年前,台灣好基金會促成雲門舞集《稻禾》在池上首演,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大地,劇照登上《紐約時報》,讓人驚嘆台灣好美。當人人想成為池上,這八年,他們卻到潮州忙著掃地,只為敲開鄉親的門。
      08:47
  • 4 輯四

    竹構、木造、海與風替城鄉「微整形」

    同在台南開事務所的三位建築工作者,不僅合作設計案,還互相介紹客戶。比起上一代,他們更重視自然材料,傾向小型事務所橫向結盟,在遠離大都會區的地方,打造細膩又融入的小建物,替城鄉注入新意。
      09:18
  • 5 輯五

    串聯 交陪做伙

    串聯 交陪做伙文—何欣潔攝影—謝佩穎交陪,在閩南語中,是「交際往來」之意。在傳統信仰中,也是人們透過神明的「交友」,形成一種古老而溫馨的往來儀式。在廟與廟之間,會透過神蹟或擲筊請示的方式結為「友廟」,從此之後,雙方廟宇舉凡有建醮、神明誕辰等慶典,「友廟」都會前來贊助禮敬。一般人所熟知的「出陣頭」或「
      04:49
  • 5 輯五

    用洗軍艦規格洗學校萬華街友變孩子英雄

    《做工的人》暢銷作家林立青,領著一群萬華街友,用洗軍艦等級的水槍,不只洗去街道和校園髒污、也洗去污名,讓無家者們月入上看三萬,更換來孩子們的歡笑與感謝。
      12:54
  • 5 輯五

    27團隊沒人「留一手」做伙端出百年實力

    對遠離鬧區,但早有地方自覺的大溪,主動留下了最美老街。動輒百年史的木作與豆乾名產,不藏私祖傳手藝,做伙打響地方品牌;就連新移入的日本媽媽也加入,用在地食材展現日本料理。
      08:14
  • 5 輯五

    吃完鴨肉還想再住一晚地瓜飆出40 倍身價

    老街商家從自我介紹開始,取暖大會聊到半夜,串起金山旅遊地圖,把一斤四十元的地瓜,變成破千元的烤地瓜體驗;看蝙蝠、看漁火,有山有海能泡湯,要像礁溪一樣讓旅人住一晚。
      08:27
  • 5 輯五

    醬油拿鐵、雞肉飯蛋糕 最小縣市翻身咖啡大城

    嘉義市咖啡密度全台第二,老雜貨店翻身網紅店,店主記得客人名字;還有店家每逢初一、十五到廟前分送平安咖啡,居民會自帶點心來配。它們更深度串聯,推出「嘉義特調」,十一月淡季吸引暑假級人潮。
      08:20
  • 6 輯六

    挑戰 在地危機

    挑戰 在地危機文—林倖妃攝影—謝佩穎年齡超過四百年的老榕樹,顫巍巍地伸展開來,庇蔭著嘉義布袋鎮考試里。夏日夜晚,里長陳泰和總會騎上摩托車,在里內繞行過一圈,確認沒有動靜後,才安心回家躺上床。「沒有巡過一遍,晚上會睡不著,」陳泰和當了十二年里長,全里六百公頃面積的範圍,他總要在一片漆黑中繞上四十分鐘左
      05:07
  • 6 輯六

    只剩葬禮,沒有婚禮無子偏鄉悄悄滅村

    過去十年,已有近百村里從地圖上消失;去年更有一七九村里沒有新生命。偏鄉面臨少子化、高齡化夾擊,正快速「滅村」。六都整併十二年,為何城鄉差距愈拉愈大?有哪些地方已亮起紅燈?
      18:48
  • 6 輯六

    農地、魚塭租不起 回鄉也無田可種

    科學園區遍布全台、光電業者四處圈地,農田和魚塭租金不斷飆漲,讓愈來愈多農漁民被迫「游牧」找尋立足之地。如何不讓有心務農的人,在第一關就因無地而陣亡?
      13:09
  • 6 輯六

    遊客與垃圾都爆量 失控的蘭嶼觀光

    蘭嶼一天的觀光客數量,就比在地人還要多。「愈來愈少族人出海抓飛魚,都去抓觀光客了!」這座唯一未納入國家風景區管理的離島,旅客、垃圾、如野草般叢生的違法民宿,正衝擊珍貴的達悟傳統文化。
      19:42
  • Bonus

    山川里海 走進22種美好生活

    山川里海 走進22種美好生活導體、資通訊與精密機械等產業聚落強調競爭、科學與進步,是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的驕傲。但眾人目光之外,還有一股由下而上、翻轉地方的新聚落正在崛起。二○○一年,《天下雜誌》發動百萬人的三一九鄉村鎮小旅行。二十二年間,無數跨世代夢想家進入全台村鎮里。今年,《天下》邀請三十多位深耕
      04:56
  • Bonus

    咖啡與茶交織106乙線

    1/22 新北 深坑、石碇、坪林咖啡與茶交織106乙線文—林信男攝影—王竹君七年前,長期在外地求學、工作的葉家豪,回到故鄉石碇,但映入眼簾的,不是記憶中的美麗村落,而是滿山遍野的垃圾。不捨家鄉被垃圾佔據,葉家豪決定返鄉淨山。笑稱過著「拾荒人生」的他,一度覺得撐不下去,卻在看見兩隻螢火蟲,從垃圾堆中爬
      05:09
  • Bonus

    淡蘭古道遇見古法農耕

    新北 貢寮、雙溪淡蘭古道遇見古法農耕文—李宜萱攝影—王建棟三十九歲的簡珮瑜學生物,從事生態保育。三年前,她辭去工作,回到父親老家貢寮山區,感慨在地特有的牛耕文化,隨著老農凋零而瀕危。她善用專業,申請文化部計劃,拜農職人為師,擔起傳承農耕技藝的使命。六○年代末,北部濱海公路通車,未將城市的繁榮帶到貢寮
      06:04
  • Bonus

    水沙連跨出921悲情

    南投 埔里、魚池水沙連跨出921悲情文—鄭閔聲攝影—黃明堂快二十四年了,一○二秒劇烈晃動,在水沙連地區(埔里、魚池等)留下的創傷,仍沒被完全撫平,但山城居民已逐漸掙脫「九二一重災區」的悲愴情緒。媒體出身的廖嘉展、顏新珠夫妻,一九八九年移居埔里,醉心書寫記錄當地的生態與人文資產。十年間,他們目睹小鎮在
      04:57
  • Bonus

    品讀客家庄的慢城風情

    4/22 竹苗 三義、獅潭、橫山、關西品讀客家庄的慢城風情文、攝影—林以璿對卓也小屋主人──卓銘榜和鄭美淑來說,苗栗已是新故鄉。夫婦倆二十三年前動念回歸山林,友人在三義的梯田林中拾獲貓頭鷹幼雛,讓他們看到這片土地蘊含的生命力,下定決心在這座客家庄落地生根。先民來此開墾,帶來了茶葉、山歌與各式客家菜餚
      05:17
  • Bonus

    百年木都轉生美學

    5/22 嘉義 市區、阿里山百年木都轉生美學文—蔡立勳攝影—謝佩穎黃銘彰這兩年最常做的事之一,是大量閱讀日治時期的報章雜誌,再騎著偶爾會熄火的白色老偉士牌,穿梭在嘉義市區巷弄,對照街景在百年前後的變與不變。要談嘉義市的崛起,少不了阿里山。百年前,日本人統治台灣,初次登上阿里山,被保留完整、從未開發的
      05:10
  • Bonus

    沿山公路把陽光吃進肚

    6/22 屏東 潮州、萬巒沿山公路把陽光吃進肚文—林麗珊攝影—邱劍英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和許多同輩的潮州小孩一樣,初中就離家到高雄求學,再回鄉已是數十載。二○○九年,台灣好基金會打造台東池上秋收藝術節,讓小農村站上世界舞台。七年後,柯文昌回到家鄉潮州,坦言更近鄉情怯。再花七年蹲點,才在潮州慢慢匯
      05:13
  • Bonus

    來香蕉王國上生態課

    7/22 高雄 旗山、美濃來香蕉王國上生態課文—楊湛華攝影—黃明堂農村是一所學校,」旗美社大校長張正揚站在獅形頂觀景台,遠眺著玉山山脈最南端的旗尾山。小時候的他,最喜歡到山裡砍竹子、自製釣竿,再去田邊釣青蛙。張正揚在台北求學時,因身旁沒人講客語,覺得格格不入,後來循著鄉音的呼喚,加入客家社、反水庫運
      05:18
  • Bonus

    淡水河見證茶金歲月

    8/22 台北 大稻埕淡水河見證茶金歲月文—劉光瑩攝影—楊雅晴邱翊可能是大稻埕蒐集最多老照片的年輕人。二○一二年,當人們對大稻埕印象還停留在年貨大街,世居大稻埕到第五代的邱翊,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家鄉的美好。他創立「島內散步」,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讓遊客不只走馬看花,更能理解地方故事。邱翊拿出翻拍老照片
      05:06
  • Bonus

    大安溪草帽遠征日本

    9/22 苗栗 苑裡大安溪草帽遠征日本文—康陳剛攝影—楊雅晴因為「苑裡反瘋車」抗爭運動,林秀芃第一次踏上這座海線小鎮的土地。她和伙伴們二○一四年創辦「苑裡掀海風」,從一開始反對風機的抗爭,到定下來耕耘地方,辦食農教育、走讀小旅行,開了當地第一家獨立書店「掀冊店」,不斷將苑裡的故事說給更多人聽。從淺山
      05:11
  • Bonus

    找回濁水溪黑土生命力

    10/22 彰化 溪州、田中、二水找回濁水溪黑土生命力文—鄧凱元攝影—王建棟數百年來,濁水溪都是沿岸居民生活的重心。水與人密不可分的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彰化溪州長大的作家吳音寧,十一年前帶著農民發起「反中科搶水運動」,運動結束後,她持續陪伴著當初參加護水運動的年輕人,還有後來加入的生力軍,在濁水
      05:40
  • Bonus

    曾文溪孕育生態精靈

    11/22 嘉南 七股、阿里山曾文溪孕育生態精靈文—高嘉聆曾文溪除了是地理課本上的名詞,對於這條流貫一三八公里的河川,腦海裡還浮現什麼樣的認識與想像?為了策劃二○二二年的「Mattauw大地藝術季」,龔卓軍花了一千多個日子,反覆踏查曾文溪流域。他所任教的台南藝術大學就位於曾文溪流域的烏山頭水庫旁,日
      05:11
  • Bonus

    逛老宅喝一杯工業風

    12/22 彰化 鹿港逛老宅喝一杯工業風文—鄧凱元攝影—邱劍英三十七歲的鹿港囝仔創辦人張敬業,回鄉已經十一年了。在這座沒有跟上鐵道文明,反而保留了清代繁華的小鎮,他從發起「保鹿運動」,在大街掃地開始,如今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兩棟老宅的改造與經營者。每兩年一次的「今秋藝術節」,已成為當地最大的動員
      04:22
  • Bonus

    用稻穗種活一座村

    13/22 宜蘭 蘭陽平原用稻穗種活一座村文—吳靜芳攝影—王建棟二十三年前,賴青松和太太朱美虹帶著年幼的女兒,從台北移居岳家所在的宜蘭員山鄉深溝村。他自稱「高調從農」,發起「穀東俱樂部」、「倆佰甲」及近年成立的「慢島生活公司」,在田梗、溝渠阡陌之中,為數以百計來到宜蘭的新農,開出一條路,用稻穗在人口
      04:47
  • Bonus

    來縱谷過棄業生活

    14/22 台東 池上、關山來縱谷過棄業生活文—吳雨潔攝影—王建棟來到被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包圍的花東縱谷中南段,遠方山巒高低起伏,偶有雲瀑出現,讓以稻米聞名的池上鄉、關山鎮,就像大自然的調色盤,繪出幻境,成為繁忙都市人想望的慢生活。隨意繞進田邊小路緩步走看,或可踩單車欣賞稻浪翻滾。池上,有遊客滿出來
      05:24
  • Bonus

    舊礦業聚落重溫淘金夢

    15/22 東北角 基隆、九份、金瓜石舊礦業聚落重溫淘金夢文—羅璿攝影—楊雅晴大多人自認去過基隆、九份與金瓜石,懂它們的人卻很少。下午四點半,「嶼我」餐酒館吸進正濱漁港的落日,如同一個寶盒。老闆傅強說,這是它最迷人的瞬間,海平面的反射把植物跟老家具的影子,釘在牆上。餐酒館大片落地窗,正對西邊、面向出
      05:13
  • Bonus

    海廢變藝術好想一來再來

    16/22 雲林 台西、口湖海廢變藝術好想一來再來文—楊湛華攝影—謝佩穎雲林台西鄉舊稱「海口」, 以養蚵、文蛤等養殖漁業聞名。二十七歲的台西國中老師丁盈茜從小吹海風長大,她任教的台西國中,是台西唯一一所國中,也是她的母校。丁盈茜小時候常跟著投入社區工作的媽媽造訪鄰里,始終難忘家鄉人情味。二○二○年她
      04:57
  • Bonus

    沿台11線品味太平洋

    17/22 花東 豐田、長濱、都蘭、金崙、大鳥沿台11線品味太平洋文—李若雯攝影—邱劍英你有沒有嘗試過一種旅行? 打開搖滾樂,或許是八○年代的︿槍與玫瑰〉、近代李榮浩的︿浩室迷幻〉,又或是任何一首你曾熱愛的激昂樂曲,從台十一線一路向南,海岸曲折變換,倏忽即在腦後——這是你不曾想像過的台灣花東海線旅行
      11:57
  • Bonus

    穿山入海吃魚也懂魚

    18/22 宜花 蘇澳、太魯閣、七星潭穿山入海吃魚也懂魚文—彭子珊攝影—邱劍英在台九線上,總有不得不停車的理由。從南方澳漁港的沙頸岬,到清水斷崖的壯闊、七星潭的靜謐,沒有一刻不令人舒心。由海入山,順著蘇花改南行,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峽谷、峭壁、瀑布與隧洞,都是野生動物和植物的重要棲息地。依山傍海的天然設
      04:09
  • Bonus

    在國境之南找風的樣子

    19/22 屏東 車城、牡丹、恆春在國境之南找風的樣子文—蕭歆諺攝影—楊雅晴風是什麼樣子?是纍纍芒果隨風搖晃,是飛燕乘風而起,是田間長不高的甜洋蔥。想到恆春半島,多數人直覺是墾丁的海濱與沙灘,但在地的風土、民謠與生活風格同樣迷人。「恆春不只陽光沙灘比基尼,音樂文化與山林同樣值得認識,」在地新創團隊火
      05:40
  • Bonus

    藝術島不只有藍眼淚

    20/22 馬祖 東引、南竿藝術島不只有藍眼淚文—鄭景雯攝影—邱劍英蔡佳蓉嫁到馬祖已經十三年。一個跟四鄉五島毫無血脈淵源的女孩,來到離島工作,被濃霧滯留「關島」,愛上慢步調的小島生活,成了馬祖媳婦。有過社造經驗,她以外來人眼光挖掘閩東式建築、地瓜餃、馬祖草包等在地之美。為幫助嫁到馬祖的「外籍配偶」們
      04:30
  • Bonus

    青年島民改寫戰後日常

    21/22 金門 金城、金湖青年島民改寫戰後日常文—何欣潔金門特色選物店村復號,是「村落復興」的縮寫。一群在金門戰爭硝煙漸散時呱呱墜地的八○、九○後青壯年,想要為世界介紹一個不一樣的金門。村復號以外,近年來許多返鄉、移居金門的青年,在小島各角落遍地開花。曾經被戰爭凍結了半世紀的島嶼上,這些新世代的島
      04:05
  • Bonus

    最萌吉祥物打卡海島史

    22/22 澎湖 白沙、西嶼、馬公最萌吉祥物打卡海島史文—何欣潔攝影—謝佩穎許多人認識的澎湖,是「陽光、沙灘、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又或者,近年來大家所記憶的是每年春夏之交,如孔雀開屏般施放花火,吸引眾人目光的澎湖。二○二三年,澎湖在網路上又多了一個新身分:最謎樣的公共雕塑之王。在某網路平台舉辦
      04:30

最近雜誌

  • 天下雜誌

    NO.0796

    2024-04-17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95

    2024-04-03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94

    2024-03-20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93

    2024-03-06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92

    2024-02-21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91

    2024-01-24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90

    2024-01-10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89

    2023-12-27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88

    2023-12-13

    $ 153 元
  • 天下雜誌

    NO.0787

    2023-11-29

    $ 153 元

地球日活動

新小牛頓 飛行專刊

No. 0003

2024-05-10

$ 300 元
Live互動英語

No. 0277

2024-05-01

$ 165 元
ABC互動英語

No. 0263

2024-05-01

$ 165 元
ALL+互動英語

No. 0234

2024-05-01

$ 165 元
旅讀

No. 0147

2024-05-01

$ 139 元
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

No. 0116

2024-05-01

$ 165 元
鄉間小路

No. 1215

2024-05-01

$ 118 元
CNN互動英語

No. 0284

2024-05-01

$ 165 元
互動日本語

No. 0089

2024-05-01

$ 165 元
遠見雜誌

No. 0455

2024-05-01

$ 150 元
證券市場周刊

No. 0919

2024-04-29

$ 44 元
先探投資週刊

No. 2297

2024-04-26

$ 268 元

有聲雜誌

常春藤生活英語

No. 0252

2024-05-01

$ 90 元
Live互動英語

No. 0277

2024-05-01

$ 165 元
ABC互動英語

No. 0263

2024-05-01

$ 165 元
ALL+互動英語

No. 0234

2024-05-01

$ 165 元
常春藤解析英語

No. 0430

2024-05-01

$ 105 元
CNN互動英語

No. 0284

2024-05-01

$ 165 元
互動日本語

No. 0089

2024-05-01

$ 165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9

2024-05-01

$ 112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8

2024-04-24

$ 112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7

2024-04-17

$ 112 元
天下雜誌

No. 0796

2024-04-17

$ 153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6

2024-04-10

$ 112 元

週刊 & 雙週刊

大師輕鬆讀

No. 0969

2024-05-01

$ 112 元
證券市場周刊

No. 0919

2024-04-29

$ 44 元
商業周刊

No. 1902

2024-04-29

$ 120 元
先探投資週刊

No. 2297

2024-04-26

$ 268 元
今周刊

No. 1427

2024-04-25

$ 99 元
財訊雙週刊

No. 0710

2024-04-25

$ 119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8

2024-04-24

$ 112 元
證券市場周刊

No. 0918

2024-04-22

$ 44 元
商業周刊

No. 1901

2024-04-22

$ 120 元
先探投資週刊

No. 2296

2024-04-19

$ 268 元
今周刊

No. 1426

2024-04-18

$ 99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7

2024-04-17

$ 112 元

企業 & 財經

EMBA雜誌

No. 0453

2024-05-01

$ 175 元
智富月刊

No. 0309

2024-05-01

$ 129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9

2024-05-01

$ 112 元
遠見雜誌

No. 0455

2024-05-01

$ 150 元
商業周刊

No. 1902

2024-04-29

$ 120 元
證券市場周刊

No. 0919

2024-04-29

$ 44 元
先探投資週刊

No. 2297

2024-04-26

$ 268 元
今周刊

No. 1427

2024-04-25

$ 99 元
財訊雙週刊

No. 0710

2024-04-25

$ 119 元
大師輕鬆讀

No. 0968

2024-04-24

$ 112 元
商業周刊

No. 1901

2024-04-22

$ 120 元
證券市場周刊

No. 0918

2024-04-22

$ 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