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No.0466

No.466_Apr-01-25
✰✰✰✰✰✰✰ 關於《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 您原先訂閱的還沒到期嗎?不用擔心,您現在訂閱的期數將會自動接續您先前的最後一期,不會重複浪費!


格式:
文字模式 / PDF / ZINIO
語言:
繁體中文
頻率:
Monthly / 一年12期
出版商:
Global Views 遠見天下
國家/地區:
Taiwan

遠見雜誌 - No.0466 預覽

  • 文教新語

    65歲正青春

    總編輯的話65歲正青春林讓均「6 5 歲退休很可笑,我6 5 歲還在長青春痘呢!」這句20世紀美國知名喜劇演員喬治.伯恩斯(George Burns)的名言,在超高齡趨勢下的21世紀愈來愈堪玩味。伯恩斯終身實踐不退休的樂活哲學,曾以79歲高齡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還曾在87歲出版著作《如何活到10
      04:24
  • 名人專欄

    解讀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拼圖

    觀念衝擊解讀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拼圖高希均(一)晶片奇蹟,從不存在到無所不需近年來天下文化出版了三本論述台灣半導體發展和全球晶片的重要著作,分別是2023年尹啟銘的《晶片對決》(見頁20)、2024年台積電創辦人的《張忠謀自傳》全集以及2025年史帝芬.維特(Stephen Witt)的《黃仁勳傳》(見
      06:34
  • 名人專欄

    尹啟銘:掌握關鍵時機,贏得晶片常勝贏家

    觀念衝擊尹啟銘:掌握關鍵時機,贏得晶片常勝贏家天下文化於2023年3月出版的《晶片對決》,出版不久即創下銷售佳績,還很快地售出中國大陸簡體版與韓文版,讓這本書從台灣出發的半導體產業觀點與經驗,有機會受到國際重視。書中討論到半導體產業歷史脈絡與各國競合關係,若不是由過去策畫台灣產業和經濟藍圖的前經濟部
      04:32
  • 名人專欄

    台灣會成為另一個烏克蘭嗎?

    人文與政治之間台灣會成為另一個烏克蘭嗎?張作錦全世界識字的人,看電視的人,聽廣播的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烏克蘭正在打仗的。但是,烏克蘭與俄國從2022年2月14日開打以來,在戰場上一共傷亡多少人,可能一般讀者不清楚,這裡告訴一些數字:2022年9月,俄羅斯國防部證實共有5937名俄羅斯士兵在戰爭中陣亡
      03:42
  • 名人專欄

    放下焦慮與壓力 快樂不必用錢買

    把脈社會放下焦慮與壓力 快樂不必用錢買洪蘭《遠見雜誌》最近的調查,台灣有64%的人焦慮不安,有80%的人願意花錢買快樂,看到後我震驚了,現在這不是豐衣足食的年代嗎?怎麼有這麼多人惶惶不安?不是說金錢買不到快樂嗎?怎麼五個人中有四個人願意掏錢去買?這個社會是怎麼了?再看下去,18到29歲這群還不知天高
      04:04
  • 名人專欄

    iPSC,細胞治療的DeepSeek時刻

    華人三地:上海iPSC,細胞治療的DeepSeek時刻楊振宇在現象級大片《哪吒之魔童鬧海》中,有一段全球華人耳熟能詳的橋段:七色寶蓮重塑肉身。哪吒天雷劫火肆虐後的軀體千瘡百孔,而太乙真人掌中的七色寶蓮,卻成了哪吒肉身重鑄的奇蹟。那麼,肉身重鑄的神話是否能成真?最近,一位我很尊重的投資圈大老在朋友圈說
      04:28
  • 名人專欄

    全球一週一天蔬食,地球會如何?

    創新講談 後代人類的命運,在我們手中全球一週一天蔬食,地球會如何?姚仁祿晨曦映照,我們地球仍在銀河中無聲旋轉。我們—這顆蔚藍星球上的智人(Homosapiens),卻不願承認,自己逼迫自己,加速走向滅絕的邊緣。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Sapiens》中描述,人類在歷史長河中,
      06:50
  • 名人專欄

    台積電赴美,可以政治化但不可弱智化

    應為當為台積電赴美,可以政治化但不可弱智化楊應超2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新台幣3兆2000萬元),跟台灣全年的總預算一樣多,若加上之前同意的650億美元,全部1650億美元(新台幣5.4兆多元)更是筆驚人數字。如果台積電還要技術轉移(像設立美國研發中心或跟英
      04:32
  • 名人專欄

    想帶人帶心,請試著 成為「非典型主管」

    跨世代溝通想帶人帶心,請試著 成為「非典型主管」李河泉如果請教大家,典型的優秀主管會有哪些特徵?答案通常有以下四個:⑴天生自帶威嚴,頗有氣勢。⑵自律性強,會律己,也會律人。⑶以高效率的領導達成高績效自豪。⑷軍令如山,使命必達。如果您擁有以上的特徵,那麼恭喜,因為您正是傳統典型的優秀主管,一定會擁有一
      03:38
  • 精采內容

    《黃仁勳傳》作者訪台 「讀者成功學」掀起旋風

    全球最懂黃仁勳的男人旋風訪台!《黃仁勳傳》作者維特來台五日,所到之處無不轟動。顯然,讀者期待能從他撰寫的這本傳記,以及傳主黃仁勳的精彩人生中,與「成功」拉近距離。
      10:27
  • 精采內容

    維特:台灣必須建立新聯盟 即使是與很小的國家結盟

    維特:台灣必須建立新聯盟 即使是與很小的國家結盟被喻為全球最懂黃仁勳的男人,《黃仁勳傳》作者維特來台二度接受《遠見》獨家專訪。除了分享他對黃仁勳的觀察與他不為人知的故事之外,也解讀科技最新趨勢,諸如AI新創DeepSeek的崛起與衝擊,而近期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當然也是必談的話題。以下是《遠見》專訪
      06:07
  • 精采內容

    AI發展不僅是科技競賽 更是社會選擇

    當AI技術迅速席捲全球,我們是否過於樂觀地相信科技將帶來進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門.強森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誰擁有掌控權,以及社會能否讓科技成果被更公平地共享。
      10:17
  • 精采內容

    與「阿凡達」共存 大阪世博探討人類未來

    五年一次、集結全球頂尖技術的世界博覽會將在日本大阪登場。這不僅是機器人、飛行車與元宇宙等科技較勁的舞台,預見未來生活樣貌,更是反思與交流「社會5.0」的盛會。
      10:14
  • 精采內容

    四大步驟召喚你的生成式AI「智囊團」

    生成式AI不僅參與文書工作,也能協助經理人思考與決策。若想將AI變成有價值的「智囊」,關鍵在於善用「共同思考」方法,結合AI分析優勢與人類的創意、判斷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10:37
  • 精采內容

    兩個值得一試的共同思考對話

    兩個值得一試的共同思考對話以下兩個提示,可協助你嘗試與AI共同思考。你可選擇一個生成式AI模型,將其中一個指示複製貼上。生成式AI會在對話的每一個步驟引導你。理解多個利害關係人的觀點你(生成式AI)將扮演協作創新計畫中的系統思考專家,能從多個利害關係人的角度來思考。我希望你(生成式AI)引導我完成以
      03:35
  • 封面故事

    跨界不設框 超樂活世代

    封面故事 超高齡社會5大共好課 職涯、照護、科技、社區、財務跨界不設框 超樂活世代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兩人中即有一人超過45歲,每五人便有一人年逾65歲。當「長命百歲」不再是祝福,而是常態,65歲成為人生新篇章的起點,如何「好好變老」,成為社會、家庭與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為探究國人對超高齡社
      17:11
  • 封面故事

    沈春華在歲月裡淘金 淘出閃亮第三人生

    聽知名主播沈春華報新聞,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她在52歲時毅然揮別待了22年電視圈,再刷人生新風景。不論處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懷抱熱情,持續挖掘出自我價值。
      09:38
  • 封面故事

    謝文憲降載不停機 練成獨有「極憲」模式

    擁有「年輕千萬講師」「暢銷書作家」稱號的謝文憲,走過罹癌、喪父之痛,在53歲時啟動「降載不停機」模式,持續積極跨域嘗試,詮釋專屬他的「極憲」人生。
      09:39
  • 封面故事

    老後最擔憂健康與經濟 近四成未規劃退休理財

    超高齡社會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即將到來的現實,意味著社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遠見》獨家發起「台灣超高齡社會大調查」,盤點國人對超高齡社會的準備與期待。
      14:47
  • 封面故事

    「三心高人」當寶藏 創造多元共融團隊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職場亦是。面對超高齡社會趨勢,職場也呈現新氣象,中高齡人力將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將中高齡人力化為企業寶藏,讓每個世代都能找到歸屬感?成為企業的新挑戰。
      08:51
  • 封面故事

    「真人圖書館」送暖 助失智病友走出黑洞

    失智不是老年人專利,年輕型失智者時常因「看不出來」,讓社會少了一份理解。如何發揮同理心,創造讓他們「可以慢下來,但不必退出」的共好環境,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課題。
      13:18
  • 封面故事

    藝術不設限,「遊走劇」喚起失智關懷

    藝術不設限,「遊走劇」喚起失智關懷與失智共融的劇情也在國家兩廳院上演,讓藝術不僅是美學表達,更是促進社會理解與包容的媒介。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2016年,兩廳院大規模整修時,全面改善無障礙設施,提升劇場硬體設施的可及程度,並重新定義劇場角色,期望透過藝術打破社會隔閡,讓劇場成為「不設限」的共融
      02:36
  • 封面故事

    高隱私AI照護員 零接觸掌握生命徵象

    高齡長者常面臨失能、失智兩大風險,現在有了高隱私AI照護員,能讓醫護人員24小時、零接觸,精準掌握病患狀況。這套獨步全球的AI識別系統,扮演黃金救援的關鍵角色。
      06:29
  • 封面故事

    工研院副總莊曜宇: 整合AI、半導體通訊、資安技術,打造試驗場域

    工研院副總莊曜宇:整合AI、半導體通訊、資安技術,打造試驗場域因應台灣進入超齡社會,工研院於2020年8月成立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整合AI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與通訊技術、資安技術等跨域合作,打造長照驗證體系的服務新模式。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所長、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祕書長莊曜宇表示,「第
      01:56
  • 封面故事

    行動診間插旗稻米之鄉 實驗室相伴享生活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找上台東縣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合力催生台灣首間照顧農民為主的「池上好診所」。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進駐台中社宅設「實驗室」。他們如何寫下動人篇章?
      13:14
  • 封面故事

    中高齡投資首重穩健 創造現金流安心養老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國人面對愈活愈久的可能,要花的錢也會愈來愈多,在壽命延長、通膨侵蝕購買力種種壓力下,如何提早因應老後生活的財務準備,成為國人必修的一堂課。
      06:16
  • 封面故事

    享受歲月共好 三大解方一起好好變老

    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長命百歲」夢想成真。但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高達八年,如何與「老」和解、與歲月共好?好好變老的第一步,就是先思考並準備生命的最後一哩路。
      09:38
  • 精采內容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 台灣「矽盾」不保?

    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1000億美元,將成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支柱。該投資不僅金額創紀錄,還包含諸多先進技術,引發外界對台積電競爭力流失、台灣「矽盾」削弱的擔憂。
      13:28
  • 精采內容

    《奧特曼傳》作者 深探AI時代權力遊戲

    從震驚科技圈的政變事件,到美中激烈的地緣博奕。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如何穿梭其中,編織他對世界的理想願景?《奧特曼傳》作者周恒星獨家解析,背後隱示的權力秩序及美中競合走向。
      12:36
  • 精采內容

    黃仲銘領軍資策會 要讓AI入列護國群山

    在政府「五大信賴產業」領航下,資策會責無旁貸,致力推動我國產業AI化。《遠見》專訪董事長黃仲銘,從策略定位、自主研發與國際展望等角度,勾勒AI應用普及化的願景。
      10:25
  • 特別企畫

    USR能量大爆發 大學重握產創主導權

    教育部USR實踐計畫進入第九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也邁入第六屆,從今年各項報名方案及學校內容,在在顯示大學引導社會和產業發展的力量大爆發,無論在方案的規模、創意和效益……,都足見大學在重握台灣社會產創的話語權。
      12:35
  • 特別企畫

    40校獲遠見USR獎 成大蟬聯年度最大贏家

    《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今年邁入第六屆,在USR蔚為風尚下,報名件數突破200大關,達215件,年增25.7%。最後共有40所學校合計獲得7首獎、33楷模獎和27個績優獎……。
      49:20
  • 特別企畫

    八項入圍全得獎 在地創課已成國際典範

    從鯨豚救援、地方創生,到創新教學、國際交流,成功大學將社會責任融入教育現場與在地脈絡,展現深耕地方的決心與高教實踐的無限可能,堪稱台灣大學USR推動的典範。
      10:31
  • 特別企畫

    勞作教育融入SDGs 培育未來綠領人才

    東海大學在校長張國恩帶領下,將永續理念深植校園文化,從綠建築到碳中和園區、從勞作教育到USR實踐,全方位推動淨零轉型,成為台灣高教永續發展的指標。
      06:48
  • 特別企畫

    延展實境+人工智慧 科技守護弱勢口腔健康

    40年來,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師生走進偏鄉,為民眾提供口腔衛生教育與義診。隨著科技進步,這群醫學人開始應用最新的AI與數位科技,讓更多弱勢族群獲得高品質的口腔醫療照護。
      06:46
  • 特別企畫

    把埤塘變教室 社區與大學共創新生

    桃園有「千塘之鄉」美名,星羅棋布的埤塘,是當地寶貴的文化地景。中原大學設計學院的USR計畫,積極參與埤塘生態與文化傳承,並將熱情傳遞至社區,為桃園的水文化寫下新篇章。
      06:23
  • 特別企畫

    科研、教育、社福 打造雲林農業示範區

    當USR從口號化為行動,臺大用20年蹲點精神,深耕雲林、翻轉農業困境,並以創新課程探討月經議題,展現頂大知識實力與社會熱誠。2025《遠見》USR雙楷模獎,正是對其全方位實踐的最佳肯定。
      06:28
  • 特別企畫

    師生跨域共創與賦權 量身設計特教輔具

    昂貴且難以量身訂製,向來是特教輔具長久以來的痛點。臺南大學師生結合各項專業,打造出獨特的「幸福機械」輔具系統,不僅服務在地,更將愛與希望散播至全台灣。
      06:34
  • 特別企畫

    青銀共學促進世代共融 全齡大學應運而生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挑戰,臺北大學師生攜手社區長者,以「前瞻超高齡大學3E行動計畫」翻轉高齡價值,不僅服務在地,更將影響力擴及全台,為高齡社會注入新活力。
      06:25
  • 特別企畫

    國際生態旅遊本土化 開創台灣鄉村永續經濟模式

    面對氣候變遷與地方發展雙重挑戰,屏科大以USR計畫深耕農村,結合生態旅遊、林下經濟與碳匯人才培育,打造出兼顧保育與經濟的永續模式,展現大學引領社會創新轉型的力量。
      06:41
  • 特別企畫

    穩定幣串接虛實 可望從配角變主流?

    數位資產已滲透至支付、投資與監管層面,隨著法規逐步完善,穩定幣將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環節。它將如何改變金融生態?是否成為主流支付工具?值得關注。
      08:16
  • 特別企畫

    陳懿文飆速玩創新 引領再突圍

    國人熟知的萬事達卡,業務遍及21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超過三萬人,更是全球知名的金融科技巨擘。台灣區董事總經理陳懿文,如何持續創新,打造差異化,帶領團隊屢創佳績?
      11:09
  • 文教新語

    產學界吶喊!喊出台灣高科技危機

    文教新語 隱藏在冰山下的高教人才隱憂產學界吶喊!喊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危機文/彭杏珠元月20日,中國大陸憑藉本土的碩博士生研發出DeepSeek,震驚全球;3月4日凌晨,台積電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投資美國,隨即又出現「合資救英特爾」等傳聞。產學界大聲疾呼,盼政府檢討「108課綱與
      20:57
  • 文教新語

    自然科能力弱化?教育部:總學分不變,可適性揚才

    文教新語自然科能力弱化?教育部:總學分不變,可適性揚才108課綱施行至今,已出現各種問題,尤其是自然科必修學分過少,引發「基礎學科能力弱化」等疑慮,看看教育部怎麼說?問:大學生源不足,「學習歷程檔案」對升學實質助益不大,各界建議不要綁考招?答: 學習檔案有助學生志向探索、提升素養能力。教育部委託調
      04:08
  • 文教新語

    學習檔案成了斂財工具?學生怒吼「別綁定考招」

    108課綱今年9月邁入第七屆,檢討聲浪不斷升高,尤其是學習歷程檔案對升學助益不大,還引來「代寫代做」亂象,被大學教授評為「國王的新衣」,成為師生最反感的教改制度之一。
      18:24
  • 文教新語

    臺大總經費獨霸全台 卻慘輸蘭州、海南大學

    台灣高教已掉入貧窮陷阱,臺大經費只有中國北京清華的1/9,還多年輸給蘭州大學,現在更輸給海南大學。學者呼籲回歸市場機制,開放學費自主與自由競爭,否則台灣難以培養出頂尖大學。
      14:23
  • 文教新語

    改造日本極限村落 台灣創生力量跨國爆發

    曾打造台灣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的何培鈞,近年拉高格局,從亞洲視角促進人才流動,探索地方創生最新跨國模式。2023年底成立的Local To Local,就成功改造日本極限部落,成效斐然。
      14:49
  • 文教新語

    雄獅尊榮感馭客術 鐵道觀光衝八億營收

    國旅鐵道觀光風氣愈來愈興盛,台灣旅行社龍頭――雄獅旅遊,除了鎖定高端市場,推出豐富多樣的行程,還要將觸角伸向各個國家。究竟,雄獅是如何成功收服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
      09:02
  • 好享生活

    歷史╳文創╳自然 誰說新國旅不好玩?

    好享生活 開車半天就能上山下海,更有多元觀光資源薈萃歷史╳文創╳自然 誰說新國旅不好玩?文/林仕祥疫後,台灣觀光逆差加劇,台灣人瘋出國,鄰近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跑透透,甚至連大洋另一端的歐美、紐澳,都有人爭相踏足;至於國旅,則嫌棄景點了無新意、商品同質性過高。為了重拾國旅競爭力,許多縣市近來推出
      06:25
  • 好享生活

    百年糖廠化身魔法世界 台南玩出新高度

    好享生活 眾多網美景點,串成南台灣藝文新地標百年糖廠化身魔法世界 台南玩出新高度文/林仕祥攝影/陳之俊豐富的歷史人文,是「府城」台南旅遊的金字招牌。這幾年,由於台灣糖業風華盛況不再,各地糖廠紛紛投入旅遊市場拚轉型,這波「糖業文旅」中,台南也玩出了新高度。百年糖業風華,結合奇幻的魔法世界。舉目所見,飛
      05:55
  • 好享生活

    「飯店」只給拍不給住?台中再現打卡熱點

    好享生活 到奶油圓餅專賣店,體驗獨特文創氛圍「飯店」只給拍不給住?台中再現打卡熱點文/林仕祥攝影/黃菁慧許多民眾對台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每個角落都充滿濃濃的文藝氣息;甚至連美食,台中都能玩出滿滿文藝感。近期,台中又出現了爆紅的新地標「BUTTER HOTEL奶油飯店」。四層樓高的建物,外觀刷上宛如奶油
      04:00
  • 好享生活

    「小希臘」在澎湖 純樸漁村竟有異國感

    好享生活 傳統文化、自然景觀、軍事之旅,半天遊程三種體驗「小希臘」在澎湖 純樸漁村竟有異國感文/林仕祥照片提供/澎湖縣政府陽光、沙灘、仙人掌,〈外婆的澎湖灣〉一曲傳唱數十年,奠定普羅大眾對澎湖的既定印象,一望無際的蔚藍海域,清澈的藍天,混著棉絮般的白雲,在遠方連成海天一線,波瀾壯闊。但澎湖的美不只壯
      04:13
  • 名人專欄

    當台灣料理故事 搬上國際大銀幕

    江振誠創辦「Restaurant ANDRÉ」被新加坡米其林指南評鑑為二星,也被評選為全球50間最佳餐廳。在台灣開設「RAW」,2020年獲台北米其林指南評鑑二星。
      04:07

最近雜誌

  • 遠見雜誌

    NO.0469

    2025-07-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8

    2025-06-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7

    2025-05-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5

    2025-03-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4

    2025-02-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3

    2025-01-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2

    2024-12-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1

    2024-11-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0

    2024-10-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59

    2024-09-01

    $ 150 元

月刊 & 其他

世界民航雜誌 - No.0304

No. 0304

2025-07-01

$ 220 元
常春藤解析英語 - No.0444

No. 0444

2025-07-01

$ 160 元
常春藤生活英語 - No.0266

No. 0266

2025-07-01

$ 160 元
PC Home電腦家庭 - No.0354

No. 0354

2025-07-01

$ 180 元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 No.0284

No. 0284

2025-07-01

$ 235 元
畅游行 - No.0149

No. 0149

2025-07-01

$ 84 元
讀者 - No.0175

No. 0175

2025-07-01

$ 80 元
旅讀 - No.0161

No. 0161

2025-07-01

$ 139 元
好房 - No.0135

No. 0135

2025-07-01

$ 99 元
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 - No.0130

No. 0130

2025-07-01

$ 165 元
EMBA雜誌 - No.0467

No. 0467

2025-07-01

$ 175 元
CNN互動英語 - No.0298

No. 0298

2025-07-01

$ 165 元

企業 & 財經

今周刊 - No.1486

No. 1486

2026-06-12

$ 99 元
商業周刊 - No.1964

No. 1964

2025-07-07

$ 120 元
先探投資週刊 - No.2359

No. 2359

2025-07-04

$ 268 元
今周刊 - No.1489

No. 1489

2025-07-03

$ 99 元
財訊雙週刊 - No.0741

No. 0741

2025-07-03

$ 119 元
大師輕鬆讀 - No.1028

No. 1028

2025-07-02

$ 112 元
EMBA雜誌 - No.0467

No. 0467

2025-07-01

$ 175 元
CIO雜誌 - No.0169

No. 0169

2025-07-01

$ 180 元
遠見雜誌 - No.0469

No. 0469

2025-07-01

$ 150 元
智富月刊 - No.0323

No. 0323

2025-07-01

$ 129 元
哈佛商業評論 - No.0227

No. 0227

2025-07-01

$ 330 元
經理人 - No.0248

No. 0248

2025-07-01

$ 1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