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No.0473

No.473_Nov-01-25
✰✰✰✰✰✰✰ 關於《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 您原先訂閱的還沒到期嗎?不用擔心,您現在訂閱的期數將會自動接續您先前的最後一期,不會重複浪費!


格式:
文字模式 / PDF / ZINIO
語言:
繁體中文
頻率:
Monthly / 一年12期
出版商:
Global Views 遠見天下
國家/地區:
Taiwan

遠見雜誌 - No.0473 預覽

  • 總編輯的話

    直擊AI淘金狂潮

    總編輯的話直擊AI淘金狂潮林讓均19世紀中期,一位退役軍人在北加州的美利堅河發現金沙,從此掀起了加州淘金潮。據說一天可湧入上千位來自全球各地懷抱發財夢的淘金者,包括第一批大規模移民至美國的華人。當時連載運移民的船員都棄船去淘金,港灣塞滿無主船隻。這股淘金熱徹底改變了加州的經濟產業與人口組成,河中淘起
      04:30
  • 名人專欄

    傳播「前進思維」 我們三位的共同願望

    觀念衝擊傳播「前進思維」 我們三位的共同願望高希均(一)1986年創辦《遠見》近90歲的人生,讓我有機會回望台灣70餘年的發展,也親身體驗全球經濟與政治的多次巨變。從南京出生到台灣讀書,23歲到美國進修,28歲取得學位,然後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體制下執教3
      09:06
  • 名人專欄

    你的企業未來能存在嗎?

    字裡行間你的企業未來能存在嗎?王力行2017年,發生了幾件事,回眼望去,它已勾勒出今日「人工智慧」AI、人類和科技發展的趨勢。2017年初,《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出版《謝謝你遲到了》,他警告企業「你要害怕,要非常害怕」「每個企業主一早起來看新聞,看哪些公司倒下了,默念自己不會被『 超新星』融化消
      04:03
  • 名人專欄

    在灰飛煙滅的時代

    華人三地:新加坡在灰飛煙滅的時代李慧玲跟學生講課,談到新加坡中文媒體的起落,很難不談到過去教育政策調整導致的結果。英國殖民地時代,新加坡英校與華校拆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世界的學生唱著《God Savethe Queen》(天佑女王);另一個世界的學生唱著「向敵人的砲火前進」。實際上,我成長的
      03:59
  • 名人專欄

    推動「健康存摺」第三條路

    醫療新視野推動「健康存摺」第三條路邱冠明明年台灣全民健保總額將突破一兆元,但未來支出仍持續攀升、收入成長有限,財務壓力尚未解決。費率難調、稅收侷限,健保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改革思惟不應僅停留在開源/重分配層面,更應引入「儲備」概念,讓全民主動為自身健康風險預做準備。建立「健康存金」制度,或許正
      04:19
  • 名人專欄

    數位金融,讓高齡理財更有韌性

    金融最前線數位金融,讓高齡理財更有韌性王儷玲高齡化社會除了勞動力減少、照護需求上升,還有一項更深層的挑戰,那就是退休理財的「財務韌性」。在長壽的新常態時代,如何讓退休金既能穩定增值,又能支撐更長的人生週期,成為全球共同的焦慮。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預估,全球退休金缺口到2050年將擴大五倍,超過
      04:23
  • 名人專欄

    在薩爾茲堡音樂節 聽見世界的靜好

    弦外之音在薩爾茲堡音樂節 聽見世界的靜好尤虹文每年8月,當莫札特的故鄉薩爾茲堡樂聲響起,總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6萬名觀眾齊聚這座美麗小城,參與一場橫跨六週的藝術盛會。自1920年創立以來,薩爾茲堡音樂節不僅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朝聖地,也是奧地利最具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的活動之一。根據統計,音樂節每年創造近
      03:57
  • 精采內容

    獨家專訪》前IMF首席經濟學家 羅格夫:習近平已破解川普關稅戰

    曾會面過朱鎔基、江澤民,深諳中國的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近期接受《遠見》專訪,剖析川普上任後的中美博弈。而他又如何看待台灣正在發生的「荷蘭病」?
      10:44
  • 精采內容

    專訪《被討厭的勇氣》作者 岸見一郎:請開始練習自在感

    以《被討厭的勇氣》引發阿德勒心理學熱潮的岸見一郎,新作《自在感的練習》探討幸福本質。他指出,追求「特別」的焦慮,源自比較與自卑。接受平凡,才能自在與幸福。
      10:38
  • 精采內容

    川普陰影籠罩下 COP30能解暖化難題?

    有「亞馬遜雨林之門」稱號的巴西城市貝倫,即將主辦被視為關鍵轉捩點的COP30。在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普遍跳票、富國氣候金援大打折扣之際,光憑著這場氣候峰會,就能為地球扭轉頹勢?
      09:54
  • 時事看時勢

    八次警報仍未及救人 堰塞湖疏散哪裡出了錯?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潰決,短短40分鐘內泥水吞沒光復與鳳林,造成重大人命傷亡事件!但這樁悲劇並非突如其來,多個機關準備近兩個月,最終卻仍無法避免傷亡,問題出在哪裡?
      14:35
  • 時事看時勢

    鏟子超人離去後 青老幫老老恐成常態

    花蓮災情留下的,除了傷痕與哀痛,還有人民挺身而出的凝聚力、自發行動與公民意識。但當「鏟子超人」離去了,在光復鄉,未來恐怕會是「青老」幫「老老」的情景。
      10:04
  • 精采內容

    致企業領導人的生成式AI教戰守則

    什麼業務或工作,才適合導入生成式AI?針對這個給企業領導人的大哉問,本文提供實用的建議,讓公司在導入生成式AI時,能走出與其他公司不同的路,進而創造可長可久的競爭優勢。
      14:20
  • 封面故事

    解密 全球AI首都2.0

    封面故事 越洋直擊 舊金山/矽谷 70公里「灣區AI生態圈」解密 全球AI首都2.0企畫/林讓均、傅莞淇、吳季柔撰文/林讓均責任編輯/劉宗翰責任美編/杜軍儀在AI浪潮翻湧的時代,矽谷再度成為全球創新的心臟。從舊金山的創業聚會,到史丹佛與柏克萊的研究實驗室,《遠見》越洋直擊,一場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科技
      01:59
  • 封面故事

    AI首都圈:舊金山×矽谷 一個灣區連結AI軟硬體生態系

    封面故事AI首都圈:舊金山×矽谷 一個灣區連結AI軟硬體生態系萬聖節裝飾隨處可見的美國加州舊金山街頭,臨晚秋風襲來一陣蕭瑟,令人打了個哆嗦。但交織著地鐵、輕軌與巴士的交通要道「市場街」卻愈夜愈精采,滿街燈火照亮一場場熱鬧上演的新創小聚。在這個估值衝破5000億美元的生成式AI始祖OpenAI誕生之地
      20:07
  • 封面故事

    梁見後:AI超越工業革命,搶攻全球算力商機

    全球AI伺服器領導品牌「美超微」創辦人梁見後在矽谷總部接受《遠見》專訪,暢談AI基礎建設浪潮下的DCBBS新方案,同時分享遠赴撒哈拉沙漠種樹的永續願景,展現綠色企業格局。
      15:11
  • 封面故事

    「電子皮膚之母」鮑哲南 讓智慧機器有了觸覺

    走出工廠、前進家庭的路上,AI機器人過往受限的「觸覺」,成了強化未來人機協作的一塊關鍵拼圖。史丹佛化工教授鮑哲南耕耘多年的「電子皮膚」,能成為理想解方?
      13:37
  • 封面故事

    機器人裝上通用大腦 會擦桌也能灌籃

    2022年底,ChatGPT以驚人的流暢語言能力,一舉打入大眾市場。近年一場類似的革命,也正在機器人界醞釀。引領這波通用機器人研發的先驅Google DeepMind,眼中的未來是何種形貌?
      13:26
  • 封面故事

    美國AI新創尋隊友 關鍵戰役少不了台灣

    人形機器人尚未普及,但實體AI落地戰已悄悄開打。矽谷新創紛紛來台尋找最強硬體伙伴,台美合作正掀起軟硬整合新革命。美國新創面臨哪些挑戰?為何台灣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
      14:23
  • 封面故事

    高通子公司攜手研華 展開邊緣AI新版圖

    邊緣AI關鍵玩家的年度盛會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登場,主辦方是剛被晶片巨擘高通併購的AI軟體開發平台Edge Impulse,台灣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共襄盛舉,台美如何共築百萬開發者生態系?
      10:02
  • 封面故事

    台灣機器人供應鏈 四大教戰守則拚勝出

    美國機器人獨角獸Agility Robotics來台尋找盟友,這場由實體AI點燃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戰役,狼煙燃起。「下一個兆元產業」的商機吸引群雄逐鹿,如何勝出?
      08:56
  • 精采內容

    黃仁勳結盟OpenAI 三步棋布局AI基建戰

    瞄準這場「算力黃金潮」關鍵時刻的黃仁勳,正帶領公司從晶片供應商,轉化為全球AI基建樞紐。他透過投資與結盟,積極擴張生態版圖,直指美國主導的「星際之門」計畫。
      16:43
  • 精采內容

    債市回溫、AI定錨 亞洲再登全球資本舞台

    聯準會開啟預防性降息,全球資金流向出現新變化。《遠見》直擊摩根資產管理論壇,從美元轉弱、新興亞債走強,到AI供應鏈與ETF創新,揭示亞洲成為下輪資本週期主舞台。
      13:31
  • 精采內容

    幣圈24小時蒸發195億美元 加密黑天鵝戳破市場脆弱

    高槓桿的繁榮,往往隱藏崩潰的序曲。當USDe脫鉤、連鎖爆倉瞬間引爆,幣圈流動性與穩定性一夕瓦解。這場危機不只是價格風暴,更是一場關於制度透明與金融責任的警訊。
      09:51
  • 精采內容

    金價衝破4300美元後暴跌 百年黃金狂潮是喜是憂?

    黃金今年曾飆漲65%,甚至一度漲至每盎司4390美元,但隔天卻又暴跌,這種脫韁野馬般的走勢,讓人膽顫心驚。黃金到底該如何投資?後續走勢怎麼看?《遠見》深入解析。
      11:35
  • 特別企畫

    從備援到能源自主 表後儲能元年邁大步

    特別企畫 需求暢旺、成本大降、政策上路,全台5000用電大戶搶用從備援到能源自主 表後儲能元年邁大步企畫、撰文/郭逸責任編輯/曾美鳳責任美編/劉麗堅從防災備援到能源投資,表後儲能正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拼圖。颱風停電,讓民眾體會集中電網的極限,AI擴廠又推升用電需求,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自己發電、自己
      18:19
  • 特別企畫

    製造業、超商瘋圈電 企業版能源革命啟動中

    電價高漲、供電吃緊,電力已成為企業的生存關鍵。在「電力即國力」的時代,表後儲能不只是節電,更是企業的新武器,從科技大廠到地方超商,都在搶裝、搶能、搶先機。
      06:45
  • 特別企畫

    從電網邊陲到家家自發 家用儲能成建案標配

    颱風、地震等事故導致停電,曾是台灣人日常。如今,隨著能源轉型與科技進步,從家戶到社區都能自建電力備援。家用儲能不只是節電工具,更是下波住宅競爭力的核心配備。
      06:51
  • 特別企畫

    中國壟斷電池市場 台灣瞄準儲能拚突圍

    全球電力投資快速攀升,儲能需求成為新藍海。面對中國產能過剩與地緣供應鏈重組,台灣電池產業正於重資本競技場中尋找突圍契機,希望能再度點亮「電力島」新篇章。
      09:35
  • 特別企畫

    從抗爭到共榮 信任成儲能關鍵一役

    在能源轉型浪潮中,儲能設施成為穩定電網的關鍵拼圖,卻也引發地方抗爭與疑慮。民眾憂慮提醒政府與業者:唯有透明溝通與制度完善,才能為儲能產業贏得信任與長遠發展。
      06:47
  • 精采內容

    打造全綠能住宅 森耀能源把家戶變發電廠

    南投一棟五層樓透天厝裡,白天靠屋頂太陽能供電,夜晚由AI智慧儲能系統自動調度。這是由森耀能源打造的「全綠能住宅」,讓家家戶戶有機會不依賴台電,實現能源自主。
      12:34
  • 精采內容

    揭祕百億新商幫 華餐飲「同行不相忌」翻轉生態

    華餐飲以「協作、共好」為核心,集結超過百位餐飲與食品業創辦人、高階主管,成為台灣餐飲界最強商務聯盟。從聯合採購到資源引薦,讓同行變伙伴,重塑產業格局。
      13:08
  • 精采內容

    月砸4500元捧偶像 「推活經濟」有多狂?

    演唱會舞台下,螢光棒翻成海浪;辦公室書桌前,立牌映著透進室內的微光。非日常的狂喜,與日常恬淡的快樂間,看似遙遠,卻都指向同一份情感―推活,粉絲以愛為名的實踐。
      12:37
  • 好享生活

    大頑童化身逆齡旅人 玩出新節奏

    Enjoy life 好享生活 他們隨時 online,熱血揪團;他們品味慢旅,療癒自己大頑童化身逆齡旅人 玩出新節奏文/周彥妤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年逾65歲,而45歲以上更占近全體一半。社會雖然變老,熟齡世代卻正以「逆齡」的態度,證明老化並非止步,而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開始。現代熟齡族
      06:40
  • 好享生活

    哈利郊遊團「笑長」晚輩隨性領隊 熱血長輩出遊去

    好享生活 全無設限、自由來去的哈利免費郊遊團,簡單創造熟齡生活新典範「笑長」晚輩隨性領隊 熱血長輩出遊去文/周彥妤攝影/陳之俊10月17日中午12點半,台北氣溫逼近35度,空氣悶得讓人喘不過氣。正午的關渡捷運站外,柏油路反射著刺眼的陽光,連風都帶著熱氣。這樣的酷暑下,上百位平均年齡70歲的長者,準時
      08:34
  • 好享生活

    學會「森」呼吸 品嘗身心「法式饗宴」

    好享生活 這場重新連結自然的五感療癒之旅,從前菜、主菜、甜品一應俱全學會「森」呼吸 品嘗身心「法式饗宴」文/周彥妤長時間的城市生活與高壓節奏,讓呼吸變得沉重。當人們開始走進森林,學會「森」呼吸,調整身心節奏時,才發現空氣中蘊藏久違的寧靜。這股以自然為場域、以科學為根基的新興旅遊風潮,逐漸在台灣發芽。
      07:17
  • 好享生活

    當瑜伽遇見旅行 找回安放身心的自己

    好享生活 走慢一點、停久一點,從加法到減法的溫柔革命當瑜伽遇見旅行 找回安放身心的自己文/周彥妤照片提供/本質旅行你有多久沒真正放慢腳步,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了?過去的旅行裡,我們總像被行程推著走的旅人,忙著趕景點、打卡拍照,採買一袋袋「戰利品」。當旅程結束、回 到日常,身體的疲憊與心中的空洞,可能
      04:32
  • 名人專欄

    AI來了, 不必期待他像「別人家的孩子」

    台大法律系學士、台大中文研究所、台大EMBA雙碩士,現為知名作家及主持人。最近熱愛馬拉松與健身,證明運動是寵自己最好的方式。
      04:18

最近雜誌

  • 遠見雜誌

    NO.0472

    2025-10-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71

    2025-09-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70

    2025-08-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9

    2025-07-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8

    2025-06-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7

    2025-05-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6

    2025-04-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5

    2025-03-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4

    2025-02-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3

    2025-01-01

    $ 150 元

月刊 & 其他

世界民航雜誌 - No.0306

No. 0306

2025-11-01

$ 220 元
常春藤解析英語 - No.0448

No. 0448

2025-11-01

$ 160 元
PC Home電腦家庭 - No.0358

No. 0358

2025-11-01

$ 180 元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 - No.0288

No. 0288

2025-11-01

$ 235 元
畅游行 - No.0153

No. 0153

2025-11-01

$ 84 元
讀者 - No.0179

No. 0179

2025-11-01

$ 80 元
料理‧台灣 - No.0084

No. 0084

2025-11-01

$ 144 元
旅讀 - No.0165

No. 0165

2025-11-01

$ 139 元
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 - No.0134

No. 0134

2025-11-01

$ 165 元
EMBA雜誌 - No.0471

No. 0471

2025-11-01

$ 175 元
好房 - No.0139

No. 0139

2025-11-01

$ 99 元
CNN互動英語 - No.0302

No. 0302

2025-11-01

$ 165 元

企業 & 財經

商業周刊 - No.1981

No. 1981

2025-11-03

$ 120 元
智富月刊 - No.0327

No. 0327

2025-11-01

$ 129 元
遠見雜誌 - No.0473

No. 0473

2025-11-01

$ 150 元
證券市場周刊 - No.0991

No. 0991

2025-11-01

$ 44 元
EMBA雜誌 - No.0471

No. 0471

2025-11-01

$ 175 元
今周刊 - No.1506

No. 1506

2025-10-30

$ 99 元
先探投資週刊 - No.2376

No. 2376

2025-10-30

$ 268 元
經貿透視雙周刊 - No.0680

No. 0680

2025-10-29

$ 99 元
大師輕鬆讀 - No.1045

No. 1045

2025-10-29

$ 112 元
天下雜誌 - No.0835

No. 0835

2025-10-29

$ 153 元
商業周刊 - No.1980

No. 1980

2025-10-27

$ 120 元
證券市場周刊 - No.0990

No. 0990

2025-10-25

$ 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