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遠見雜誌 - No.0472

No.472_Oct-01-25
✰✰✰✰✰✰✰ 關於《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 您原先訂閱的還沒到期嗎?不用擔心,您現在訂閱的期數將會自動接續您先前的最後一期,不會重複浪費!


格式:
文字模式 / PDF / ZINIO
語言:
繁體中文
頻率:
Monthly / 一年12期
出版商:
Global Views 遠見天下
國家/地區:
Taiwan

遠見雜誌 - No.0472 預覽

  • 總編輯的話

    彭金隆主委的槓桿原理

    總編輯的話彭金隆主委的槓桿原理林讓均「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2300多年來,古希臘時期科學家阿基米德的研究與名言,啟發無數世人,創造許多靈感乍現的「啊哈時刻」。最著名的故事是,阿基米德在泡澡中發現浮力理論,幫國王辨識出真假皇冠。他也將槓桿原理研究到透徹,依此做出生活用具、可防禦城牆的
      04:09
  • 名人專欄

    科技界的一代典範―史欽泰自傳《十里天下》聞世

    觀念衝擊科技界的一代典範―史欽泰自傳《十里天下》聞世高希均(一)君子科學家,奠定台灣半導體產業基礎在台灣半導體奇蹟的功勞簿上,要排列功臣,史欽泰博士理應排在很前面。他長年在幕後擘劃,沉穩務實,是台灣半導體產業一位重要的先鋒與奠基者。像晶片中的奈米線路,他幾乎無所不在,也不可或缺。正因如此,當「遠見全
      10:00
  • 名人專欄

    「黃瑞德校長」的醒世文―現在詐騙的新手法

    人文與政治之間「黃瑞德校長」的醒世文―現在詐騙的新手法張作錦電話鈴響了,A接起電話,與打電話來的B談了一會。A說,我知道你是詐騙的,但沒有關係,我是一名記者,正要寫一篇有關詐騙的報導文章,你能跟我談談嗎?我願付你稿費。B沉吟了半晌,回說,不行,現在詐騙的太多了,我怎麼能相信你?說完掛斷了電話。「現在
      03:24
  • 名人專欄

    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

    把脈社會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洪蘭苦和樂常常連在一起比對,都是重要的感覺,但兩者的心理感受不同:中斷愉悅的經驗可以延長快感,但是中斷痛苦的經驗會加深痛苦。研究者請大學生試用一種新款的按摩椅,然後問他們願意花多少錢再來按摩?第一組給3分鐘不間斷地按摩,第二組先按摩80秒,中間停頓20秒,然後再按摩80秒。
      03:54
  • 名人專欄

    AI時代,人才是創新的底氣

    把脈社會AI時代,人才是創新的底氣楊振宇21年前,喜劇巨星葛優在電影《天下無賊》裡說出了這句讓人耳熟能詳的名言:「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從體感溫度來看,近幾年人們感受到的更多是薪酬增長的乏力,台灣初入職場本科生平均月薪僅為3.7萬新台幣,而大陸大學生這幾年薪酬期望明顯大幅下降。兩地相似的是:理工
      03:59
  • 名人專欄

    綠色護國神山:從餐盤築起的永續詩篇

    創新講談綠色護國神山:從餐盤築起的永續詩篇姚仁祿序幕:讓「矽盾」攜手「素盾」在這座名為福爾摩沙的小島上,我們已經用「矽晶圓」築起了一座神山。台積電的半導體堡壘,讓世界見證了科技的奇蹟。但今日,我想與您談論另一座「護國神山」的可能,一座用餐盤上的選擇、用每日的覺醒,所築成的「綠色護國神山」。這不是浪漫
      07:07
  • 名人專欄

    美國對等關稅及台灣面臨掏空的憂慮

    應為當為.超然自得美國對等關稅及台灣面臨掏空的憂慮楊應超啟思民本基金會今年9月15日發布了對等關稅對台灣影響的民調,清楚看到台灣民眾對未來的擔憂,有幾個重點分享一下。在爭取優惠稅率的議題,七成五民眾對爭取調降關稅稅率及避免疊加稅率沒有信心,這也是對這幾個月台灣跟美國談判目前的成果擔心(現在的20%疊
      04:24
  • 名人專欄

    抓住新世代主管必學5F黃金法則

    跨世代溝通抓住新世代主管必學5F黃金法則李河泉想帶領新世代,主管請記得下列五組密碼:FU(重感覺)、Future(要未來)、Free(愛自由)、Fast(求速度)、Fair(講公平)。一、FU—重感覺。年輕人最在意的第一件事,不是薪水多高,而是工作氛圍好不好。他們在被理解、被肯定的環境裡,會更願意投
      03:46
  • 精采內容

    COP30為何在貝倫?是氣候賽局,更是轉型契機

    COP30將於11月,在亞馬遜門戶城市、巴西貝倫登場,吸引全球五萬人共襄盛舉。住宿飆漲、治安與汙染隱憂交織,巴西卻盼藉此展現雨林保育決心,並重塑國際氣候話語權。
      11:06
  • 精采內容

    推「和平晶片」願景史欽泰造山運動持續前行

    出身漁村的「君子科學家」史欽泰,不僅曾是工研院造山運動幕後推手,現更提出「和平晶片」的宏偉願景。可以說,他的職涯與人生,正如台灣半導體的縮影:從邊緣走向核心。
      14:08
  • 精采內容

    災後悟出永續之道黃偉哲推動府城韌性強化

    今年7月初的丹娜絲颱風與0728豪雨,夾擊台南市,房屋倒塌、電桿斷裂,城市留下傷痕。創傷過後,市長黃偉哲提出加強城市韌性的規劃。在極端氣候下,可給其他縣市哪些參考?
      10:08
  • 精采內容

    吳念真×吳定謙歲月留下代溝,卻沒隔絕理解

    吳念真、吳定謙,一位是承載時代記憶的表演藝術大師,一位是實驗創新的新世代導演,父子在排練場上碰撞,在生活裡對話。這場「世代相對論」,看見差異如何轉化為尊重與陪伴。
      19:52
  • 精采內容

    盧秀燕好感度最高逾七成盼先拚經濟、穩物價

    在「大罷免」後,民眾對結果是開心或失望?因應兩岸風險,政府應加強國防或交流?未來一年該先處理的政策為何?《遠見》「2025民心動向調查」,揭示怎樣的台灣新共識?
      13:55
  • IN THIS ISSUE

    全球熱錢下一站台 灣

    封面故事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掀史上最大金融鬆綁!全球熱錢下一站台 灣台灣金融業正迎來30年來最關鍵的一役─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正式啟動。這不只是政策宣示,而是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鬆綁,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資產管理規模從30兆元推升至60兆元。亞洲金融舞台長久由新加坡與香港主導,前者以低稅環境和制度彈性
      17:40
  • 封面故事

    彭金隆「支點理論」撬起亞資中心黃金年代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拋出「支點理論」,以政策為支點,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他強調鬆綁法規、人才培育,以及高雄示範區布局,期盼金融業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11:21
  • 封面故事

    競逐高資產客戶跨國外資、本土金控對決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啟動,台灣金融業進入資產管理大戰。跨國聯軍與本土金控正面交鋒,保險、投信、券商與家族辦公室紛紛搶進,高資產客戶與頂尖人才成最關鍵的戰略資源。
      16:48
  • 封面故事

    保險+家辦+另類投資國泰世華前進「財管3.0」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自2013年起深耕市場,十餘年來,以文化溫度與科技優勢並進,結合保險、家辦與另類投資布局,提供貼近在地、兼具國際視野的資產管理服務。
      06:31
  • 封面故事

    人才與系統優勢突圍中信銀要從亞資邁向世界

    在亞資中心政策紅利下,中國信託銀行以家族辦公室與資本市場創新突圍,更將「人才培育」視為核心競爭力,結合國際資源與在地實務,搶攻高資產市場版圖。
      06:34
  • 封面故事

    四階金字塔養成計畫儲備跨域金融顧問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啟動,金融機構搶進布局,但人才荒成最大挑戰。金管會結合金融研訓院與政大、中山國際金融學院,推動跨稅務、法規與資本市場的培訓體系,強化解題能力。
      09:31
  • 封面故事

    承接半導體與AI優勢高雄轉型金融樞紐

    從工業重鎮到新興金融港,高雄迎來華麗轉身。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進駐亞灣區,結合半導體與AI優勢,帶動國際資金與專才湧入,高雄正加速邁向南台灣轉型新核心。
      10:27
  • 精采內容

    資金不再雨露均霑台股狂飆成兩個世界

    台股頻創新高,在9月23日站上26000點!人稱「邪惡第五波」的漲勢,會如何發展?台股這波驚驚漲的驅動因子,除了AI、台積電、ETF,還有什麼?為何指數亮眼,投資人卻無感?
      11:05
  • 精采內容

    絕口不提AI多好用主管、員工諜對諜

    ChatGPT誕生後,白領工作的效率變得愈來愈高,提企畫、寫報告、準備簡報,AI工具都能派上用場。只是,對主管來說,也發現新問題:有了AI,究竟該如何衡量部屬的生產力?
      09:15
  • 精采內容

    一張照片觸動革新台達成功復育一萬株珊瑚

    一家以電源管理聞名的科技大廠,開始在海底養珊瑚,會發生什麼事?從一張白化照片,到全球領先的保種計畫,在綠能耕耘多年的台達電子,善用科技,為海洋生態注入新生命。
      12:47
  • 精采內容

    獨家直擊》GSK全球最大疫苗廠解密數十億人健康守護者

    每年生產逾四億支疫苗、守護數十億人健康,這是比利時的葛蘭素史克(GSK)全球最大疫苗研發與製造基地。《遠見》獨家深入廠區,見證從冷凍樣本、AI自動化產線到全球配送的全流程。
      15:20
  • HBR精選

    從早餐店到重工業數位轉型都是必修課

    全球經營環境瞬息萬變,企業必須以數位轉型為核心動能。邁入第五屆的「數位轉型鼎革獎」,從232件報名專案中,看見台灣各產業以創新行動迎戰挑戰,打造新價值與永續競爭力。
      15:16
  • HBR精選

    黃男州帶隊上AI課從上而下驅動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不僅是導入系統,更是經營模式的變革。黃男州翻轉「大戶優先」思惟,讓更多小資族成為未來潛力客群;他更帶領高階主管進修AI課程,鼓勵創新文化。
      06:34
  • HBR精選

    許逸德挖掘數據價值領軍華城站上數位浪頭

    華城電機在2024年的營收衝破200億,數位化深入工作日常的企業文化功不可沒。三代接班的總經理許逸德清楚認識到,數位轉型不只是軍備競賽,更要從數據中挖掘價值。
      06:36
  • 特別企畫

    台北、台東再霸榜台中、竹市成年度黑馬

    地方治理如同一場馬拉松,需要長期耐力與穩健腳步。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公布,台北市、台東縣分別蟬聯六都組和一般縣市組冠軍;台中市、新竹市以顯著的進步幅度,拿下六都和一般縣市組的最佳進步獎;高雄市高居總榜全台第二,南投縣的總成績也在四年內成長七個名次。由於明年是地方首長的改選年,這份
      17:16
  • 特別企畫

    台東蟬聯奪冠王嘉市亞軍、北部三城爭鋒

    今年《遠見雜誌》共採納119項細指標進行評比,其中10項「顯學級」的關鍵指標,不但是外界的關注焦點,也最能反映各縣市的施政優勢與治理實力。
      15:20
  • 特別企畫

    蔣萬安堅持做對的事終結台北兩大事故溫床

    台北為首都,故而背負著「首善之都」的包袱,如何在原有的高基期政績下突破天花板?台北市長蔣萬安選擇以務實與魄力,書寫屬於他的城市篇章。
      07:05
  • 特別企畫

    盧秀燕打通城市脈動「台中模式」創新局

    台中市在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總榜勇奪第三名,更是六都最佳進步獎。市長盧秀燕為台中市蓄起充沛的能量,「中部崛起」成為現在進行式。
      06:40
  • 特別企畫

    翁章梁「迎難找路」讓嘉縣轉骨變硬漢

    嘉義縣突破農業縣先天的不利因素,在2025《遠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奪下「治安典範之城」的稱號。縣長翁章梁與團隊這七年多的努力,成效漸顯、轉骨有成。
      06:51
  • 精采內容

    無人機黑馬飆股錦明今年迎來營運陣痛期挑戰

    地緣政治催化下,軍工產業正夯!這股熱潮不僅帶動相關企業水漲船高,更出現異軍突起的黑馬。其中,以沖壓零件起家的金屬廠錦明,就以無人機打造全新的成長曲線。
      10:26
  • 好享生活

    一個人的朝聖之旅說走就走!

    Enjoy Life好享生活Z世代掀風潮,他們渴望在體驗中成長一個人的朝聖之旅說走就走!文/吳婉瑜照片提供/丘山行、蔡尚志一個人說走就走的旅行,正在成為旅遊市場的成長動能。根據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最新報告,全球單人旅行市場正蓬勃發展中,預計2030年將突破到1.07兆
      08:13
  • 好享生活

    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用腳找回自己

    好享生活每年50萬人,追尋800公里的心靈答案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用腳找回自己文/吳婉瑜照片提供/蔡尚有一種旅行,每天要步行超過20公里,走完全程需要30至60天,每年卻讓5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趨之若鶩,它就是「西班牙朝聖之旅」。來自馬來西亞、現年55歲的蔡尚志,定居在台灣十年,2022年至今,三年
      07:35
  • 名人專欄

    消費者需要的就值得被創作

    江振誠創辦「Restaurant ANDRÉ」被新加坡米其林指南評鑑為二星,也被評選為全球50間最佳餐廳。在台灣開設「RAW」,2020年獲台北米其林指南評鑑二星。
      04:06

最近雜誌

  • 遠見雜誌

    NO.0471

    2025-09-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70

    2025-08-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9

    2025-07-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8

    2025-06-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7

    2025-05-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6

    2025-04-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5

    2025-03-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4

    2025-02-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3

    2025-01-01

    $ 150 元
  • 遠見雜誌

    NO.0462

    2024-12-01

    $ 150 元

月刊 & 其他

CNN互動英語 - No.0301

No. 0301

2025-10-01

$ 165 元
互動日本語 - No.0106

No. 0106

2025-10-01

$ 165 元
常春藤解析英語 - No.0447

No. 0447

2025-10-01

$ 160 元
鄉間小路 - No.1232

No. 1232

2025-10-01

$ 118 元
PC Home電腦家庭 - No.0357

No. 0357

2025-10-01

$ 180 元
讀者 - No.0178

No. 0178

2025-10-01

$ 80 元
旅讀 - No.0164

No. 0164

2025-10-01

$ 139 元
好房 - No.0138

No. 0138

2025-10-01

$ 99 元
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 - No.0133

No. 0133

2025-10-01

$ 165 元
EMBA雜誌 - No.0470

No. 0470

2025-10-01

$ 175 元
經典雜誌 - No.0327

No. 0327

2025-10-01

$ 160 元
智富月刊 - No.0326

No. 0326

2025-10-01

$ 129 元

企業 & 財經

商業周刊 - No.1977

No. 1977

2025-10-06

$ 120 元
先探投資週刊 - No.2372

No. 2372

2025-10-02

$ 268 元
天下雜誌 - No.0833

No. 0833

2025-10-01

$ 153 元
遠見雜誌 - No.0472

No. 0472

2025-10-01

$ 150 元
哈佛商業評論 - No.0230

No. 0230

2025-10-01

$ 330 元
大師輕鬆讀 - No.1041

No. 1041

2025-10-01

$ 112 元
經貿透視雙周刊 - No.0678

No. 0678

2025-10-01

$ 99 元
EMBA雜誌 - No.0470

No. 0470

2025-10-01

$ 175 元
智富月刊 - No.0326

No. 0326

2025-10-01

$ 129 元
商業周刊 - No.1976

No. 1976

2025-09-29

$ 120 元
證券市場周刊 - No.0988

No. 0988

2025-09-27

$ 44 元
財訊雙週刊 - No.0747

No. 0747

2025-09-25

$ 119 元